12月12日和14日,由北京大学蔡华教授主讲的“婚姻制度是人类生存的绝对必要条件吗?”及中国社科院刘大先副研究员主讲的“现代历史转型与文学的知识生产”讲座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顺利举行。
蔡华教授的讲座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现今学界关于婚姻、家庭研究的基本状态,并用中国的摩梭人这个案例阐述他的结论——“无父无夫”的社会,无婚姻制度。此外,蔡华教授还评价了人类学家萨林斯和列维-斯特劳斯的观点,以此揭示出此次演讲的主题:“婚姻不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蔡华教授扎实系统的人类学学识及其独特新颖的观点,引起现场同学的热烈反响,大家纷纷提问。蔡华教授对此作了回应。
刘大先副研究员的讲座以日本讲谈社之《中国历史》和新清史的书写为例,提出需要重新认识“历史”与“文学”的关系,认为“历史”是有着主观因素渗透其中的书写,不能作为“自然之物”来加以接受。他认为清末时期,中国的民族主义被纳入到全球普遍历史范畴,历史与国族相联中史学地位得以提升,对此需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书写历史。
在座师生针对少数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书写,以及历史对于中国人的信仰建构等议题进行了提问和讨论。讲座最后,梁昭副教授做了简要总结。
至此,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举办的本学期系列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