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bg
通知公告
Image Error
协同创新中心
2023-03-03 阅读
Image Error
协同机构
协同创新分中心
Image Error
重大成果
全球传播
智库建设
创新实践
协同创新成果
【学术资讯】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教授纳日碧力戈讲座丨“道”与“踪”日新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2025-04-16  阅读
查看详情
协同创新成果
【学术资讯】《文艺争鸣》刊出“曹顺庆研究小辑” |《外国文学研究》载“外国文学史书写与话语体系建构”笔谈
2025-04-07  阅读
查看详情
协同创新成果
课题申报 | 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2025年度项目申报公告

2025-04-07  阅读
查看详情
协同创新成果
结题通知 | 2024年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项目结题通知

2024-12-09  阅读
查看详情
协同创新成果
聚焦“中华文明特性与中国民族学话语体系建构”第十四届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举办
2024-06-30  阅读
查看详情
协同创新成果
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2024年度项目申报公告

2024-03-11  阅读
查看详情
协同创新成果
2024年度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项目结题通知

2024-01-08  阅读
查看详情
全球传播
重写文明史:为何重写,如何重写?(笔谈续)

编者按:本期笔谈刊载四位海外学者关于“重写文明史”的讨论成果,作者分别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哈佛大学教授大卫·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美国《比较文学评论》主编、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托马斯·比比(Thomas O. BeeBee),印度海德拉巴外国语大学教授伊普希塔·茜达(Ipshita Chanda),英国利兹大学教授王斌华。多元的学术背景为相关讨论带来了全球多元视角,体现出通过“重...

2025-01-24  阅读
查看详情
全球传播
重写文明史:为何重写,如何重写?(笔谈)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文明互鉴”和“文明探源”发表重要讲话。在2022年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觉坚定文化自信》为题,再次就“中国文明历史研究”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工作中,他强调:“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

2025-01-24  阅读
查看详情
全球传播
叶舒宪:文明互鉴的文化基因视角——重写文学史的前提

摘要:五千年来,地球上发生的每个文明,都是一个拥有特殊灵魂的生命体。文明互鉴的要义是首先有效辨识出每个文明的独有灵魂特质。从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出发,清理如今残存在我们教育中的殖民性遗留,需要有超越单一学科本位视角的宏大胸怀和通识的知识观,让文化总体的思想发生史研究和文化理论建构,作为文科学术范式创新引擎。在此前提条件满足的基础上,再去设想学科内部的重写文学史、文论史和美学史的创意思路。总体性思...

2025-01-14  阅读
查看详情
全球传播
曹顺庆、夏甜:重写文明史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建构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43、46)这一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使命任务。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025-01-14  阅读
查看详情
全球传播
曹顺庆:文明互鉴:建构中国自主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新视野

摘要:中国文艺评论自成体系、自成特色、自成话语,广涉诗文、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各个艺术领域。然而,近现代以来形成的“崇西”“唯西”文明观,忽视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异质性,以西方文明为标尺、以西方理论为元话语,遮蔽、歪曲、贬低着同为理论话语的中国文艺评论。本文指出,建构中国自主的文艺评论话语体系,首要任务在于重塑文明观,这是各学科(含文艺评论体系在内)能否挣脱既有西式框架束缚,实现自我反思与...

2025-01-14  阅读
查看详情
全球传播
李怡:共识与歧路:文史分合之于百年中国文学研究

摘要:文史分合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而复杂的现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文学观念与历史意识的关系,甚至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之于中国的意义。文史不分,文学研究便常常借助史学的视野和方法,是为文史互证、文史对话;文史有分,文学家亦在自我彰显,在文化的同构中破茧而出,百年中国文学的观念才可能更新和发展。在文史对话已成共识的今天,文学与史学的选择依然各有差异,即便是文学“历史化”的解读,也还是取向不...

2025-01-14  阅读
查看详情
全球传播
越界与流动——论数字时代华文文学研究之理论语境的变迁

作者:赵静蓉摘要:“国家”是华文文学研究者惯有的历史框架,“国家文学”是其理论依据,在数字文化日渐发展的今天,这一逻辑的局限性愈益明显。华文文学研究要更新既有的翻译理论,用符际翻译和文化翻译来拓展文学翻译;要超越“国家的界限”,以“世界性”来克服和补充“国家性”的不足;超越传统“写史”的界限,借助“跨媒介”概念来重新审视传统的“认同”理论,通过介质革新刷新我们既有的研究范式,开拓华文文学口头文...

2025-01-13  阅读
查看详情
智库建设
The West Should Not Be Complacent About China’s Cyber Capabilities(《对于对中国的网络能力,西方不应当感到自满》)

内容:英国《金融时报》上周的头条新闻让人松了一口气:“中国的网络力量至少落后美国十年。”这是对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一份实质性报告的反应,该报告发现,只有美国才能在网络领域的所有方面部署世界领先的能力,将中国降级为二级。这些发现似乎为西方的一种更常见的看法提供了喘息的机会,这种看法认为,中国不久之后将在网络空间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么西方决策者应该放松吗?不完全是这样。来源:https://carnegieendowme...

2023-09-24  阅读
查看详情
智库建设
智库简介

智库又被称作思想库、智囊机构、脑库等。一般认为,智库是一种专门生产公共知识和思想产品,服务于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影响政策产出的社会组织。作为沟通知识与对策的桥梁、连接国家和公众之间的纽带,智库在地区、国家和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日渐突出。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智库建设,颁布并出台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

2023-04-25  阅读
查看详情
智库建设
The Impact of Sino-American Rivalry on Russia’s Relations With China(《中美对抗对俄中关系的影响》)

内容:当今世界三大地缘政治参与者和主要军事大国——美利坚合众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发现自己陷入了复杂的三角关系。美国正在与中国和俄罗斯对抗;中国和俄罗斯是战略合作伙伴;然而,尽管美国正在支持北约反对俄罗斯,同时扩大和加强与印度洋-太平洋国家的关系,以此来遏制中国,北京和莫斯科尚未建立正式联盟来共同对抗美国及其盟友。本文的主要论点是,在一个日益被美中超级大国竞争塑造的世界里,美国显然有...

2021-10-18  阅读
查看详情
智库建设
Will China’s Common Prosperity Upgrade Dual Circulation?(《中国的共同富裕是否会促进双循环?》)

内容:中国领导人明白,他们希望转变中国现有的增长模式,但他们还没有谈到可持续的替代方案是什么。北京新的共同富裕政策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变国内需求,但全面的再平衡则需要更彻底的转变。2020年5月,中国政府推出了双循环发展模式,自那以后便宣布并实施了许多政策。根据双循环模式,中国计划同时强调增长出口(国际流通)和扩大内需(主要由增长消费,即内部流通推动),二者相互促进。其宗旨是,在扩大内需的同时,扩...

2021-10-15  阅读
查看详情
智库建设
How Central Asians Pushed Chinese Firms to Localize(《中亚人是如何推动中国企业本地化的》)

内容:在福特基金会多年的慷慨资助下,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启动了一个创新研究机构,研究中国在世界7个地区的接触战略——非洲、中亚、拉丁美洲、中东和北非、太平洋、南亚和东南亚。通过综合研究和战略召集,该项目探索了这些复杂的动态,包括中国企业如何适应拉丁美洲当地的劳动法,中国的银行和基金如何探索东南亚和中东的传统伊斯兰金融和信贷产品,以及中国的金融和信贷产品。最终,该项目旨在显著扩大对中国在世界上所扮...

2021-10-15  阅读
查看详情
智库建设
China’s Influence in South Asia: Vulnerabilities and Resilience in Four Countries(《中国在南亚的影响力:四个国家的脆弱性和弹性》)

内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足迹远行如此之快,以至于许多国家,即使是那些拥有相对强大的国家和民间社会机构的国家,都在努力应对中国带来的影响。美国以及日本和西欧的发达工业民主国家越来越关注这个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在东南欧、中欧和东欧以及南亚这两个战略区域八个“枢轴”国家的活动,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启动了一个全球项目,旨在更清晰、更平衡地了解中国在欧洲和南亚的活动主义和信息传递,同时培养一个由有影响...

2021-10-13  阅读
查看详情
智库建设
Chinese Mining and Indigenous Resistance in Ecuador(《厄瓜多尔的中国矿业与土著抵抗运动》)

内容:中国矿业公司之所以来到厄瓜多尔,是因为它们对实现拉丁美洲铜资源多元化有着浓厚兴趣。中国在厄瓜多尔的采矿活动本可以为厄瓜多尔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仍存在一些负面评价,因为这些活动引发了当地,尤其是受到被采矿活动影响的土著群落的抵制。因此,目前控制着厄瓜多尔两家主要铜矿的中国大型矿业财团采取了相应措施,以稳定其矿业投资,并加强供应网络的安全性,但这些措施效果欠佳。本文解释了中国财团及其负责米拉多...

2021-09-20  阅读
查看详情
创新实践
2018回眸| 文新学子公益行 ①-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新闻学院)
2023-10-18  阅读
查看详情
创新实践
“元宇宙与超人类:万物互联与万物有灵”——我院多位师生参与跨界主题读书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新闻学院)

2020年12月26日,“元宇宙与超人类——万物互联与万物有灵”主题读书会于成都“未来之城”(The Next City)会议厅举办。会议由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四川大学科幻研究院与华润置地“未来之城”联合发起,旨在探讨“当今大有席卷之势的元宇宙究竟是什么”,以及“21世纪的后人类如何续写自己的故事”等前沿议题。我院徐新建教授、梁昭副教授,文学人类学专业博士生姜佑怡、赵靓、李长津,硕士生严可健、王鹏、张逸云以及...

2023-10-16  阅读
查看详情
创新实践
本科生科研创新改革研讨会暨5年科研创新成果总结会顺利召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新闻学院)
2023-10-16  阅读
查看详情
创新实践
我院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培训及参观活动圆满结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新闻学院)
2023-10-16  阅读
查看详情
创新实践
我院举行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训指导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新闻学院)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在进行中,为了让参赛的文新学子能够更好地展现实力、发挥团队优势,学院邀请了几位专家为选手们做赛前培训。5月6日上午,我院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训指导会在望江校区文科楼251会议室举行。在四川大学教务处双创办的支持协助下,我院特邀教育部全国“互联网+”大赛主评委、天使投资人李文龙,北京现代企业研究会创新与创业研究院院长邢艳凯为参赛选手进行专业...

2023-10-16  阅读
查看详情
创新实践
我院举行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培训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新闻学院)
2023-10-16  阅读
查看详情
创新实践
我院召开“互联网+”大赛与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大学新闻学院)
2023-10-16  阅读
查看详情
中心特聘专家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柯尔克孜族,新疆阿合奇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民俗学组织通讯会员、国际《卡列瓦拉》学会会员、中国《玛纳斯》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等。主要研究方向为口头诗学、英雄史诗、柯尔克孜语言民俗文化、比较文学、中亚文学。用多种文字发表著作、译著、论文近二百种,主持和参与国家级...
中心理事会理事
阿拉坦宝力格,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理事、中国蒙古学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等。承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内蒙古草原牧区资源开发与文化调适创新理论研究”(2016-2019)、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对内蒙古游牧社区市场经济化的生态人类学研究”(2005-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
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阿来,1959年出生于中国四川。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之后转向小说创作,先后出版有诗集《梭磨河》,中短篇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以及“山珍三部” 等,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云中记》,随笔集《就这样日益丰盈》《看见》等,以及非虚构作品《大地的阶梯》等。曾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
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才让,1963年生,西北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院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民族文献研究基地主任。入选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民委领军人才、甘肃省领军人才等。兼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藏学》学术委员等。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
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蔡华,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四川大学边疆安全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民族学杂志Ethnogrphie学术委员会委员、人类学杂志Culture & Société学术委员会委员,法国法兰西学院社会人类学研究所合作研究人员、美国佛蒙特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伦敦大学访问学者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人类学、社会科学知识论(哲学)、宗教人类学;政治人类学。发表著作多部,中文、英文、法文...
中心主任
曹顺庆,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中文学科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任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联副主席,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主要从事比较文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担任《中外文化与文论》主编、Comparative Literature:East & West主编、European Review客座主编、Comparative...
中心理事会理事
陈廷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中国西南文献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前副会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出版专著1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期刊及台湾《中国文化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规划项目1多项,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巴县衙门档案整理与研究”(...
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
朝戈金,蒙古族,内蒙古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现担任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兼任国际史诗研究学会(ISES)会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中国江格尔...
中心理事会理事
程金城,1995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曾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理事、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甘肃省文联副主席、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等,《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中、英、俄)主编。主要从事中国现当...
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丁宏,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199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并留校任教;1995-1998年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1998-1999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国立大学作访问学者;2006-2007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作访问学者。任教以来主要讲授伊斯兰文化、社会性别研究、宗教人类学等课程,主要从事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伊斯兰文化研究。...
联系方式
邮箱:scu2011construct@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二段文科楼1区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