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bg
热点推荐
01
02
03
04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中心动态   正文
【重要播报】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系列丛书出版
上传时间:2023-03-16 14:38:46 | 发布人:暂无 | 阅读:

近日,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主编的系列丛书(第一辑共七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丛书是中心组织出版的重要学术成果,也是成都大学分中心自20215月成立以来的首批学术丛书,是推动分中心人文社科发展最重要的一步。丛书各著作内容简介如下:

一、《天府文化概论》

此著由杨玉华教授牵头,在普查资料的基础上,从严格的文化意义进行全面的历史考察,形成新的地域文化理论,建构了关于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理论框架,合力完成了《天府文化概论》。此著对天府文化区做了全面深入的文化阐释,探讨了古蜀、水利、学术、文学、家族、女性、出版、宗教、科技、美食、工艺和游乐等历史文化,构成一个系统。由此展开若干专题作历史发展过程的论述,在涉及某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时,均听取各家意见,最后作出审慎的结论。此著填补了天府文化研究的诸多空白,是从学理上全面深入探究天府文化内涵体系的开创之作,亦可视为学界第一部天府文化简史。它不仅将为四川发展成都平原经济区提供历史和文化的参考,而且将为四川地域文化研究开拓新方向。

二、《唐诗疑难详解》

由张起教授和其父张天健先生合著的《唐诗疑难详解》是对唐诗历史场景的回归。该书一是考据,就是据史咨访,去伪存真,还原唐诗本来面目;二是义理,就是训释古义,探求精准道理,说明经义名理,对唐诗则是探寻真义,澄清是与非,以史释诗,以诗识史。该书涵盖广泛,如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解密”“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之疑”“杜甫《不见》匡山读书处在哪里”“晚唐遗珠一瓢诗人唐求”“李贺以《雁门太守行》谒韩愈之疑等都作了有理有据或有趣的解答。著作浅者深入,深者浅出,每一专题皆沉潜涵泳,参互考寻,按《唐诗解密》体例,精心构筑,以探问形式,答疑解难。

三、《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研究》

李天鹏博士所著的《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研究》一书,是国内目前对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展开系统研究的唯一专著。该书在国内阿恩海姆研究的不足基础上,对阿恩海姆早期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呈现。在书主体内容的构建上,呈现出两个亮点:第一、该书早期研究的整体性视野,对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从纯形式的简化多元的感知格式塔作者媒介帝国主义直觉与完形的早期认知美学等角度,全面地梳理了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及其特征。第二、该书并未停留在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的发生语境,而是从早期的语境出发回应了时代的学术问题,以前沿性的问题对阿恩海姆早期美学思想展开了当代美学问题的对话。它是一部值得国内外美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学者参考与阅读的书籍。

四、《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大邑历史文化研究》

大邑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弘扬中华文化的当今,却少见有进行系统历史文化资源梳理之著作。现今杨玉华教授领衔的新作《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大邑历史文化研究》,可谓是这方面新见的力作。该书由《绪论》、正文十五章等部分组成。《绪论》概要阐释了大邑古城的由来、自然地理、佛道文化古迹、古代赞誉的文辞、䢺江镇等古镇、烧瓷、历史名人、红色基因等内容。在正文十五章中,分别阐述了大邑古今历史沿革、自然山水文化、三国历史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古镇文化、公馆文化、博物馆文化、家族名人文化、教育出版印刷文化、手工艺文化、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争奇斗艳的文艺创作、红色文化等丰富内涵,展示了大邑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该书在完成了大邑县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及理论阐释之后,立足前述的分析,另辟蹊径,就大邑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尤其是就大邑县传统文化的双创即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五、《中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


该书由车南林教授所著。著作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带着前述疑问,研究翻阅了大量文献,访谈了一线媒体工作人员,统计了中外广播电视媒体国际传播内容的相关数据,基于竞合理论、系统论、产业合作理论以及新闻传播领域的相关理论,采用程序主义模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史论结合、数据与案例结合的方式,完成了此书。该书为中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贡献。

六、《龙泉驿古驿道历史文化研究》


《龙泉驿古驿道历史文化研究》一书由杨玉华教授统筹著作。著作基于龙泉驿的历史背景,努力通过对众多历史文献的爬梳和田野考察,还原成渝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龙泉驿的前世与今生。该书以龙泉驿古驿道文化为中心,对龙泉驿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面梳理,主要包括对龙泉驿建制历史沿革、古驿道宗教文化、古驿道客家移民文化、古驿道诗文文化、古驿道历史遗迹、古驿道生态以及民俗文化等内容进行梳理、提炼、组合、优化、重构,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重塑龙泉驿区文化地理版图,从中确定适合于龙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方面。该书指出龙泉驿区应发挥独特优势,通过对历史文化的系统梳理挖掘,凝练龙泉驿的历史文化表达、精神内涵与发展理念,坚定地域文化自信,熔铸天府文化龙泉驿篇章

七、《日据时期韩国汉语会话书词类研究》

张程博士所著《日据时期韩国汉语会话书词类研究》以《汉语会话书——1910—30年代旧活字本9种》为研究对象。该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韩两国学者,其视角主要在文献考订、语言研究、体例及内容三个方面。该书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语料齐全,不再是选择汉语会话书中的一两本作为研究对象;第二、全面的描写,在每一章节中对每一个词类都是进行穷尽式地分析;第三、内容丰富,不仅是某一个或几个词类,而是努力描写了大多数的语言现象,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助词、副词、语气词、介词、连词等。《日据时期韩国汉语会话书词类研究》对日据时期韩国汉语会话书的词类进行整理和研究有重大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丰富汉语词类的研究内容;有助于汉语词类研究的深入进行,有助于汉语词类研究水平的提高,使相关研究成果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汉语词类学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附:

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学术丛书总序

杨玉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是维护世界和平与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一带一路则是文明互鉴的重要路线、渠道和阵地。尤其是在时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在多元文化碰撞、交流、对话日益密切的时代语境下,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促成各国文明、文化的交流、互鉴、共存,以消除不同文明圈之间的隔阂、误解、偏见,对于推动国家整体对外交往、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传播、创新,建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全球性文明,乃至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成都是一座具有4500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创造过丰富灿烂的文明成就,形成了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精神。成都又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古蜀时代开始,就形成了文化交流互鉴的优良传统,留下了文明互鉴互通的千古佳话。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成都在新时代建构人命运共同体的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占有重要地位,扮演着重要角色。必当趁势而上、大有作为。

成都大学是一所年轻而又古老的学校,其校名可追溯到1926年以张澜先生为首任校长的国立成都大学。虽然5年后即并入国立四川大学,但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居四川三大学之首,而且在全国教育部立案的21所国立大学中,也名列第七。并且先后有吴虞、吴芳吉、李劼人、卢前、伍非百、龚道耕、赵少咸、蒙文通、魏时珍、周太玄等著名教授在此任教。因此,成都大学乃是一所人文底蕴深厚、以文科特色见长的高校。即便从通常所认为的1978年建校算起,也仍然产生了白敦仁、钟树梁、谢宇衡、常崇宜、曾永成等五老,并且都是以传统的文史学科见长的教授。成都大学作为成都市属唯一的全日制本科院校,理应成为成都文明互鉴、对外交往、文化建设以及提升国际化水平的重镇和高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都大学在实施五四一发展战略,实现其高水平快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接续其深厚人文传统,再现文科历史荣光,建成成都文化传承发展创新高地,在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及三城”“三都建设中,擘画成大方案、提供成大智慧、贡献成大力量,就成了成大人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因此,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特别是依托四川大学的高水平学术平台、师资、项目,借智借力,培育人才,建设学科,积累成果,不断发展壮大成都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就成了不二选择。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大学进一步强化拓展与四川大学的合作,在其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下成立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以中华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为基础,旨在为促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对话、互鉴及未来的创新发展搭建支撑平台、凝聚社会共识、建立情感纽带,指导引领成都大学文科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中心立足西南、心系天下,充分发挥成都作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独特优势,以学术研究为依托,以理论研究、平台构建、学科培育、人才培养、智库建设为抓手,积极参与构建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就文明互鉴、一带一路倡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创新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搞好顶层设计,精心编制中长期规划,汇聚和培育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立足成都大学人文社科的现实基础和优势,久久为功,集腋成裘,推出一批高水平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充分彰显学术创新力,逐渐提高中心的影响力。因此,编撰出版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学术丛书成了重点工作和当务之急。

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学术丛书每年从成都大学人文社科教师专著中遴选,并全额资助出版。每年一辑,一辑八种左右(以当年申请且通过中心学术委员会评审者而定)。开始几辑不分学科系列,待出版的专著积累到一定数量或每年申请资助出版专著数目较多时,方按学科类别分为几个系列。如天府文化系列丛书、成都大学学术文库、重点优势学科研究系列丛书(如古典学、文艺学、比较文学等)等。资助出版的著作为专著、译著、古籍整理(点校、注疏、选注等),以创新性、学术性、影响力为入选标准。力求通过10年的持续努力,出版80部左右学术著作,使丛书在学界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和影响力,成为展示成都悠久厚重历史文化积淀、中国社科西部重镇丰硕成果的窗口和成都大学深厚人文传统、雄厚社科实力和丰硕大文科建设成就的一张靓丽名片。合抱之木,起于茎寸。百年成大,再铸辉煌!但愿学界同仁都来爱护丛书这株新苗,在大家精心浇灌壅培下,使之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联系方式
邮箱:scu2011construct@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二段文科楼1区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