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bg
热点推荐
01
02
03
04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中心动态   正文

第三届“三大史诗”与文学传统学术研讨会暨“三大史诗”传承艺人培训

学术会议在昭苏顺利召开

上传时间:2025-07-06 15:17:00 | 发布人:暂无 | 阅读:

2025年6月13-15日,第三届“三大史诗”与文学传统学术研讨会暨“三大史诗”传承艺人培训学术会议在昭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北民族大学、昭苏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西北民族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分中心、教育部“2011”计划-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尔》研究中心、昭苏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联合承办,中心牵头单位四川大学及协同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及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以及“三大史诗”的优秀传承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三大史诗”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议题。

会议讨论现场

会议开幕式由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部常务主任韩晓清教授主持,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李云代表西北民族大学,昭苏县委副书记、县长阿比连·阿布力海依尔代表昭苏县委、县人民政府分别致辞,并强调“三大史诗”不仅是传承中华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而且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见证,更是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特质,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曹顺庆教授向会议主办方、相关单位及西北民族大学对中心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曹教授表示,本次会议以“三大史诗”与“文学传统”为核心议题,深入考察其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文化传承与现代转型之间的多重互动关系,及其作为中华民族文学传统组成部分的重要意义。尤为可贵的是,本次会议将实现学者与“三大史诗”传承艺人之间的交流对话,进一步推动构建更完整、丰富、动态的中华多民族文学版图,从而赋予研究以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

曹顺庆教授致辞

中心理事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特聘专家、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教授、甘肃省一流特色发展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多洛肯教授指出,史诗的传唱历经千年而不衰,在历久弥新的时代思考中转变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纵观中华文化史,多元一体的文学格局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深沉底色,在文化的深度融合中,文学作为一种极为活跃的因素,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融合。

多洛肯教授致辞

在随后的主旨发言中,中心协同单位、分中心的有关专家依次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教授以“中国史诗人物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为题,通过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工具,以CNKI数据库中38 篇高相关文献为样本,对我国史诗人物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范围、研究特点及方法展开了深入分析。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教授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曲木铁西教授的发言围绕“中华民族史诗在当代的应用研究”展开,他肯定了中华民族史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研究中华民族史诗在当代的应用具有深远重要的意义。中央民族大学钟进文教授则以“《格萨尔》在甘青民族中的流传形式与区域特征研究”为题,详细讨论了汉藏语系民族创作的史诗《格萨尔》在阿尔泰语系民族,尤其在甘、青地区特有民族中的流传形式。

曲木铁西教授发言

钟进文教授发言

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杨玉华教授以“试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江西诗派’中‘二陈’的‘学杜’为例”,指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从中国古典诗歌数千年发展史上对优秀文学遗产传承创新的规律性总结,也是“古为今用”助益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重要方法。

杨玉华教授发言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罗文军教授以“史诗传统与情感如何共同——以《乌斯藏风云》为中心”进行发言,重点以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长篇历史小说《乌斯藏风云》(浙江文艺出版社,2025)为核心,阐释了藏族史诗传统对小说情感叙述的影响,并由此延伸出对当前民族文学创作如何实现多民族的“情感共同体”的思考。

罗文军教授发言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执行主任罗庆春教授以“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人类文化精神美德探析”为题,试图通过中国彝族史诗《勒俄》中的文化英雄“支格阿鲁”感孕、诞生、受难、获救、再生直至建功立业,实现神性化的人格美德的凝成与提炼问题,进一步探索人类史诗创造对人类精神美德的缔造与传承的人文历史价值和意义。

中心秘书长李菲教授表示,“三大史诗”在昭苏的整体呈现,代表着中国史诗传统的多元汇聚。本次研讨会创新地将史诗学术研讨与史诗传承人的培训相结合,带领学生走向田野,与传承人进行面对面交流,让传承人成为师者,这种学界与非遗保护的结合,为史诗的有效传承提供了实践路径。

李菲教授评议

主旨发言环节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三大史诗”的流传形式、区域特征、当代应用等议题展开分组研讨。

会议期间,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教授、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阿布都外力·克热木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霞教授、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宁梅教授、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孟开教授、额尔登别力格教授等专家对“三大史诗”传承人进行系统培训,助推学术研究与活态传承的深度结合。

培训会现场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构筑起深化史诗研究、培育传承人才、推动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关键平台,对于发掘昭苏地方文化资源、打造昭苏地方文化品牌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传承具有深远影响。

会议合影

会议展演现场

联系方式
邮箱:scu2011construct@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二段文科楼1区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