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bg
热点推荐
01
02
03
04
工作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工作简报   正文
简报第213期:“多民族文学研究的瓶颈与突破”学术对话会
上传时间:2019-06-24 12:09:41 | 发布人:暂无 | 阅读:

2019年5月29日,“多民族文学研究的瓶颈与突破”学术对话在四川大学顺利举行。活动由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课题组合办。四川大学梁昭副教授主持,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引言,中国社科院汤晓青研究员、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马克·本德尔(Mark Bender)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阿库乌雾教授、四川大学李菲副教授和阜阳师范学院李长中教授做主题发言。来自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青年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50余人参与交流。

本次对话以十多年来多民族文学研究取得的成果为前提,对存在的瓶颈现象进行反思。徐新建从创作实践、高校教学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对瓶颈现象作了描述和阐释。汤晓青研究员阐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研究面临的现代标准与活态资料的调适性问题。马克·本德尔教授结合自己从事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的经历,着重介绍了近期西方学界在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的问题与突破,强调应跳出“新方法”的迷惑,转向对新问题的思考。阿库乌雾教授从创作和研究角度进行阐述,指出所谓瓶颈主要指研究而言,创作是自由和自在的,不受研究影响。李菲副教授从多民族文学的内外视角进行观察,建议从其他学科和领域寻求借鉴。李长中教授认为目前的多民族文学研究简化了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主张把研究重点从多民族文学研究的“本体论”转向“价值论”。上述发言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互动。

主持人梁昭副教授总结说,“对话”是当代学术知识生产的一种方式,它让研究者们集中探讨和反思学术的基本问题。期待本次对话能促进多民族文学研究范式的突破。(朱海琳供稿)

联系方式
邮箱:scu2011construct@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二段文科楼1区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