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入夏以来,为配合第3届“跨学科工作坊”的举办,在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研究分会、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等单位的联合发起下,在南宁多所高校举行了围绕数智研究的系列学术讲座。10余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涉及审美人类学、艺术人类学、文学人类学及人类学等,探讨了乡愁乌托邦、后农业文明、科幻未来主义、人类学的田野工作等关于人类学研究的传统及前沿话题,中心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徐新建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蔡华教授、杨煦生教授受邀出席。
2024年5月14日,中心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徐新建教授在广西外国语学院开展了“从调研到阐释——人类学的田野调研工作”的主题讲座,以科学实验、物像实证、身心实践三条路径为大家讲述了田野调研工作的典型案例与人物,将中西方田野调研的不同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为现场听众讲解田野调研的特征和意义。
图1 徐新健教授发言
2024年5月24日,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蔡华教授受邀在广西艺术学院开展了题为“人类学田野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的学术讲座,从“理论”与“方法”两个关键词切入对人类学学科基本问题的讨论,并指出对理论和方法的定义是做学术研究的前提。蔡华教授指出,“理论”中需要对术语概念及普遍理论给予关注,术语概念的界定需体现研究对象的基本特性,普遍理论则需要揭示社会运作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普遍理论与概念体系共同构成了学科理论。在“方法”层面,蔡华教授认为首先要明晰社会科学所面临的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的差别方才能明确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定性分析是主要研究方法。随后,蔡华教授分享了关于中国纳人亲属制度的研究及多年来在人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经验,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学田野工作中的理论与方法,强调了人类学的任务是从文化的内部去理解与解释文化。
图2 蔡华教授发言
2024年5月25日,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杨煦生教授应邀在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开展了题为“太初有字——汉字·书道·乐教”专题讲座。这一讲座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角度,从礼教与乐教的教化框架、从太初有道(逻各斯中心主义)与太初有字(象征符号中心主义)的文化模态学的复杂关系,透视书道与乐教的深度关联和中国精神传统中的教化之道。
图3 杨煦生教授发言
在本次围绕数智研究展开的系列学术讲座中,相关议题既有关于人类学学科田野工作基本理论方法的探讨,也涉及在数智技术冲击下各学科围绕文学、艺术、审美观念的探索实践。通过丰富密集的学术讲座,学者们以生动交互的线下方式呈现了多种样态的学术前沿,从而促进数智时代的跨学科交流与对话。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
2024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