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2日,由楚雄师范学院与中心共同主办,楚雄师范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院、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滇中人文讲坛暨文明互鉴与西南各民族文学交融发展研讨会”在楚雄顺利举行,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大学、楚雄师范学院等高校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受邀出席。
会议开幕式由楚雄师范学院语言文化学院院长马建荣主持,楚雄师范学院校长杨桂红致辞。在致辞环节后,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杨玉华教授向楚雄师范学院赠送分中心标志性学术成果,促进交流与沟通。
在主旨发言中,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曹顺庆教授以“文明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题,从宏观的文明发展历程、文明自身的内在需求及比较文学学科的独特视角出发,深入阐释了文明互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中心副主任曾明教授围绕“文明互鉴与中华民族文化创新的思考”的主题,深入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回顾了中华文明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历程,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文明互鉴之间的紧密联系。中心副主任张法教授以“从元代散曲多族一体的美学特点看西南民族文学”为题,结合大量案例将其与西南民族文学进行关联性研究,详细剖析了元曲在情感表达、语言运用、词汇风格等方面与传统诗词的区别,及其所蕴含的多族一体的文化特质和独特历史价值。成都大学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杨玉华教授以“天府文化史上的几次海外文化交流互鉴”为题,结合蜀王子越南建国家、魏明帝蜀锦赠女王、王子住持大慈寺、“西川印子”传东瀛等诸多实例,详细梳理了天府文化在历史上与海外文化交流互鉴的事实,总结了天府文化与海外文化交流互鉴的特点。
期间,本次研讨会特别设置了两个学术讨论分会场,与会学者围绕文明互鉴与地方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研究,西南各民族文学交融史料挖掘、整理与研究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学术讨论后召开了楚雄师范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暨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点建设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对学校硕士点建设工作建言献策,助力学校未来的学科建设、学术合作与交流的发展。在论证会上,杨桂红校长向与会的专家学者颁发特聘教授聘书。

图 与会专家合影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
2025年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