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心秘书长李菲教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更好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系统阐述了保护与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与实践方向。
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推动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了“一个优化、六个建设”城市工作重点任务,提出“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的重要要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明确了主攻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深刻领悟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的重要意义,让“活起来”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更好赓续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的独特灵魂。
文章强调,要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坚持保护优先、有效利用,以新质生产力激发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丰沛价值。要推动城市历史文化更好服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出新问题、新要求,这需要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拓宽问题视野、打破思维定式,如在“大遗产观”视域下,推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转型。要促进城市历史文化交流互鉴既有“高度”又有“温度”,加强城市历史文化国际交流传播,立体展现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多元风貌,在持续弘扬、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实现对城市独特历史文脉的更好赓续和有效保护。

图 故宫博物院(图源央广网)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
2025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