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bg
热点推荐
01
02
03
04
协同创新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成果   正文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基地寇淑婷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日郑成功题材叙事文学比较研究”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上传时间:2023-09-25 22:39:17 | 发布人:暂无 | 阅读:

2023年5月11日19:30,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寇淑婷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日郑成功题材叙事文学比较研究”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本次会议采用腾讯会议的方式线上召开,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厦门大学历史文化与遗产学院王日根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陈多友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科研处处长、《日本学刊》副主编唐永亮教授,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日语学习与研究》常务副主编王升远教授,以及来自四川大学社科处的刘孝利科长等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参会专家线上合影

曹顺庆教授首先代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致辞,他对各位评审专家莅临本次会议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表示对寇淑婷副教授的课题寄予很高的期望。接着,寇淑婷副教授向各位评审专家做了开题报告,她以日本平户市千里滨郑成功纪念公园竖立的郑成功雕像及“延平郡王庆诞芳踪”碑展开论述,详细汇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日郑成功题材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结构框架、重点难点、主要目标以及创新之处,并列举了该课题前期代表性成果,最后提出自身对该课题存在的疑问。专家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寇淑婷副教授线上做开题汇报

王日根教授首先发言,他指出:虽然在日本、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对郑成功有不同的认识,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郑成功是个英雄!这是大家的共识!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极其契合。寇淑婷副教授的课题反思了中日两国塑造的郑成功形象的分歧,以及其所受到的近代民族主义的影响,课题章节设计所树立的郑成功的东亚英雄形象,具有超越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远大追求。他认为该课题属于文史互证的研究,可进一步补充相关史实资料,建议前往郑成功生活过的福建厦门、中国台湾地区等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族谱、碑刻、民间传说等相关历史资料。

陈多友教授肯定了课题研究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路径,认为该课题迎合了国家的战略需求,具有现实意义。他建议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学术为本位,深入挖掘关于郑成功叙事的中日现当代文本、文献资料,也可将影视、动漫方面的素材、青年文化包括文创产品等纳入考察范围,要对接当下国际政治,兼顾中日两国当下语境,体现出课题研究的现实价值。

唐永亮教授首先高度赞扬了课题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他认为在中国台湾与大陆之间迫切寻求共同元素的时代背景之下,该课题符合当代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指出,该课题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学科融创既是创新点也是难点,建议以文学学科为主进行章节设计,要注意论证过程中不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要将郑成功问题进行学理性分析。郑成功是东亚共享的一个文化元素,其对于如何赋予东亚以现当代内涵,如何叙述东亚历史等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王升远教授认为课题题目中的“题材”“叙事”“文学”三个要素之间关系的处理是一个重点。他提醒:在课题论证过程中,关于郑成功题材文学史的断代是否应该使用政治史的断代逻辑是一个重要问题,他认为若是使用这种逻辑,课题章节的安排也会受到历史逻辑的影响。他强调,文史互证的研究模式要在每一章同时兼顾文学和历史的视角。

曹顺庆教授在总结发言时认为:课题题目中的“叙事”是关键,叙事实际上就是要讲清不同的话语构成,通过叙事描绘并塑造出不同的郑成功形象,因此,要在论证时阐明这一点。“郑成功题材”包括郑成功传记,具有历史性。题材是文史合一,叙事是话语建构,论证时应以一个学科为主,不能各个学科都讲。他认为,我们在论证任何一个学科的时候都需要文史交流,并不是讲文学的时候,就没有历史,也没有说讲历史的时候就没有文学,《三国志》《三国演义》《大唐西域记》等都是文史交融的。此外,在收集资料时要尽可能兼顾多方面的材料。他指出,该课题展现了东亚文化圈甚至儒家文化圈或是汉字文化圈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此种关系间既有其亲和力,也有所谓不同的历史纠葛,从学术的角度阐明这些问题极具现实意义。最后他进一步肯定了课题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专家们展开热烈讨论

最后,寇淑婷副教授表示会虚心听取各位专家的宝贵建议,进一步完善课题的内容,争取在两到三年的时间里,写出一本扎实厚重的学术著作。开题报告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图/文:郭宴宏 蓝小媚

联系方式
邮箱:scu2011construct@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二段文科楼1区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