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bg
热点推荐
01
02
03
04
协同创新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成果   正文
中心专家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西南各民族文学交融史料整理、研究与资料库建设”开题论证会暨中国古代各民族文学研究论坛
上传时间:2023-05-20 15:25:09 | 发布人:暂无 | 阅读: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网5月17日讯 5月14日下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西南各民族文学交融史料整理、研究与资料库建设”开题报告会在武侯校区举行。四川省社科规划评奖办副主任周宅贤,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尔古打机出席开题论证会。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杜文忠主持会议。

周宅贤、尔古打机在致辞中指出,该项目可展现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从而丰富中国文学史的界面,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供学理支撑。他们希望项目组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吸纳和整合各位专家意见,凝心聚力,不断创新,为丰富本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开题论证环节,在专家组组长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主持下,课题组首席专家、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孙纪文教授以及大理大学周锦国教授、贵州民族大学杨锋兵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李锋副教授、北方民族大学马志英教授四位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从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研究对象和总体框架、研究思路和预期目标、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等方面对课题进行汇报。孙纪文教授指出课题研究要站位高远,立足宏阔的历史地理,将文献与文学研究两条线并举,在文献整合的基础上,围绕民族文学交融的历史语境解决民族文学研究的相关理论问题,注重体现文学史料的文化价值,培养中国古代民族文学研究的后继人才,打造学术团队,推动学科建设。

评审专家组针对课题首席专家和四位子课题负责人的汇报内容,着重从概念界定、课题研究重心的把握、交融史料集成的体例安排、文献史料的价值、各民族文学交融的呈现方式以及对史料内容的选择和取材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曹顺庆在宣读表决意见时指出,该重大项目研究设计系统规范,文献研究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现实意义重大。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在文献保护与传承、人才培养和资料库共享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彰显民族文学的厚重底蕴以及丰富“交往、交流、交融”文学层面的研究内容、强化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感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专家们对课题组协同攻关、取得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充满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原所长刘跃进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汤晓青研究员,河南大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关爱和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郭丹教授、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伏俊琏教授,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多洛肯教授任专家组成员。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曾明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徐希平教授、四川大学孙尚勇教授、西北师范大学马世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杨霞研究员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本校师生70余人参会。

开题论证会结束后,学校举办了中国古代各民族文学研究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国古代各民族文学研究的前沿学术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紧扣“古代各民族文学的历史意义”这一命题,强调学术研究应立足中华民族文化根基,深入挖掘民族文学和古典文化的时代价值。

【供稿单位:图书馆 作者:彭容丰 王芳 审核:冉益群 责编:陈媛媛】

转载自: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网 

联系方式
邮箱:scu2011construct@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二段文科楼1区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