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bg
热点推荐
01
02
03
04
理论前沿
当前位置: 首页   全球传播   理论前沿   正文
“礼”之体与“仪”之用——中国与世界的仪式人类学对话
上传时间:2014-11-03 19:48:32 | 发布人:暂无 | 阅读:

摘自《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月第30卷第6期

摘要:中国的“礼仪之邦”之名与实有着自在的传统逻辑和脉理,其中“礼”为体,“仪”为用,一直是维持、维系中华文明的一份重要的文化遗产。“礼”是我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仪”成为社会生活和历史关系的重要形制,二者互为一体。“礼”与人们的基本生存、生计和生活之饮食文化有着原生性的关系。而在中国社会,“祖-社”是一个关键性的切入点。况之西方社会,西方没有中国式的“礼”,却不乏“理仪”之重。在仪式的形制中,中西方都重其形式在社会关系中的平衡和教化作用。近代以降,西方文化强势进入中国,促使中国传统的“礼仪之邦”向“理仪之邦”转变,这种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中华民族文明的根基。而当我们反思、反省近、现代不同时期对孔子“复礼”的批判时,我们多少已经陷入到了西方“文化殖民”的泥沼。因此,当下应该恢复和弘扬一些传统的礼仪遗产,使“礼仪之邦”更加名符其实。

联系方式
邮箱:scu2011construct@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二段文科楼1区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