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0-22日,“2014·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论坛由本中心理事单位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与大连民族学院联合主办,主题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近200名专家学者及本中心的多位师生出席了此次论坛。
21日上午,中心副理事长汤晓青研究员和大连民族学院院长刘玉彬教授致辞后,席杨、姚新勇、杜国景、李晓峰教授做主题发言,分别从身份话语、历史观、文学思潮、民族国家等角度回顾分析了当代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在第二组的主题发言中,刘俐俐教授借文学与法律研究重新思考故事,徐新建教授将少数民族文学概括为“解放的象征”,李长中教授总结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病象,穆宏燕教授以维吾尔族诗人纳瓦依为例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学的跨国互动。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与会者围绕民族文学理论建设、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观察以及少数民族母语创作与区域文学研究等八个议题进行发言,视野广阔,观点新颖,出现了如“故事学”、“文学治疗”、“安全感”、“成长叙事”等的前沿理论,引起了热烈讨论。在肯定了本次论坛对“宏大叙事”的回归后,徐新建教授将会议的收获总结为四个亮点:新转向、新面孔、新议题和新气象。
自2004年举办首届论坛以来,“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已成功举办11届。这回是首次在东北民族院校召开。由于论坛始终坚守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性与对话性,故已成为多民族文学研究者共享互动的开放窗口与成长平台。
(史芸芸供稿)
2011计划-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