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中心特聘专家、意大利佩鲁贾大学副校长兼遗产专业学院文化人类学教研室主任潘丹意(Daniele Parbuono)教授,意大利博物馆与人文社会协会(SIMBDEA)主席亚历山德拉·布罗科里尼(Alessandra Broccolini)教授,罗马意大利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研究所辛奇娅·马尔切西尼(Cinzia Marchesini)教授受邀在中心开设学术讲座。讲座于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一区418会议室举行,由中心秘书长李菲教授主持,西南民族大学肖坤冰教授担任与谈人。
潘丹意教授以“关于意大利当代‘民俗复兴’的思考”为题,呈现了近20年来对民俗学团体及不同形式的复兴研究。潘丹意教授指出,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研究领域仍可以(也必须)进行自我反思,包括考察民俗学团体的定义及它们在意大利传播的条件、厘清民俗学团体与其他重现历史的形式之间的关系、思考人类学研究如何有助于理解这些当代集体实践等问题,以进一步更新和完善自身。在潘丹意教授看来,复兴领域是新的节日形式的核心切入点,因此也是分析当代意大利社会和政治动态不可或缺的空间。
潘丹意教授发言
李菲教授主持
亚历山德拉·布罗科里尼教授以“作为活态遗产的意大利传统节日:变革、文化创造力、参与”为题,概述了当代意大利的地方节庆现象,并对其在当今社会、政治和文化框架中的相关性进行了推理。亚历山德拉·布罗科里尼教授表示从霍布斯鲍姆多年前提出的“发明传统”模式来看,意大利的节庆活动远非固守于古老的陈规陋习或在时间长河中一成不变的传统形式,而是正在经历着强烈的振兴和复兴,但同时也没有忘记它们植根于本土的历史。如今,这种复兴与2003年教科文组织公约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式的要求不谋而合,并促使地方社区寻求新的国际影响力。尽管这些节日所代表的农牧世界已不复存在,但庆祝圣母玛利亚崇拜或守护神的天主教宗教节日和狂欢节等非宗教节日,如今已成为高度参与性、社会性现象,与社交媒体的虚拟广场以及旅游业和地方营销的实例联系在一起。
亚历山德拉·布罗科里尼教授发言
辛奇娅·马尔切西尼亚教授以“运动景观的自我生态学”为题,从特拉西梅诺的经验谈起,对文化遗产部的一些项目加以分析,反映了近十年来对文化遗产内外景观之间的研究。她提出景观是一种对话和互动的遗产,蕴含在各种关系和脆弱的过程中,实地考察和当代研究则展示了景观对人类、自然、农村、城市、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之间关系的影响。通过分析,辛奇亚·马尔切西尼亚教授对保护和维护意大利景观的条件、欧洲景观公约的适用情况、在意大利,遗产化与景观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细致阐发。
辛奇娅·马尔切西尼亚教授发言
肖坤冰教授在评议中指出,三位专家的研究增进了国内学界对意大利民俗学研究实践的了解,提供了认识文化遗产与景观关系的新视角,引介了多元的比较文化学议题,为当代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变革创新带来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中意两国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希望未来两国学界可以在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等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
肖坤冰教授评议
最后,与会学者进一步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过程、中意两国对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从而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了解。
讲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