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间3月3日上午,本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曹顺庆在奥地利萨尔兹堡举办的欧洲科学与艺术院年会及接受新院士典礼仪式上,以他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当选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曹顺庆教授提出的“比较文学变异学”(The Variation Theory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打造了一个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了研究和讨论,得到了包括美国、法国、荷兰...
2018年1月5日,由文学人类学研究会设计的“玉帛之路”品牌入选中央电视台“2018一带一路品牌春晚”节目。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特聘教授、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叶舒宪教授和甘肃分会会长冯玉雷主编日前在京举行的“品牌春晚”启动仪式上获奖并签约,“玉帛之路”将作为国家文化新品牌向全球推广。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组织的玉帛之路考察坚持五年以来,先后在《民族艺术》、《丝绸之路》和《百色学院学报》发表...
在近日公布的“教育部社科司关于 2017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立项通知”中,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本中心秘书长徐新建教授申报的《西南多民族生死观与民俗考察研究》获准立项,项目号为17JJD730002。除徐新建为项目负责人外,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特聘专家、西南民族大学罗庆春教授、中心副秘书长四川大学李菲副教授、梁昭副教授及银浩博士等担任子课题负责人,邱硕和完德加博士后等...
2018年1月14日,“巴蜀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研讨活动由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心副秘书长、研究所副所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李菲副教授主持,邀请来自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的胡光俊、叶永洲、邓仕群等蜀锦非遗传承及中国俗文化研究所蜀锦口述史项目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研讨。研讨会上,李菲副教授介绍了巴蜀非...
2017年12月22日,“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多学科专家学者及各有关单位领导100余人出席论坛。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文艺界知名人士、上海各高校文科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中华创世神话的文化精神”展...
2017年12月20日,中心与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媒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智能时代的新人文”学术论坛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召开。电子科技大学数字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谢梅教授主持开幕式,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教授为本届论坛致欢迎辞。本次论坛围绕数字人文的跨学科研究、媒介数字化以及智能时代的艺术和审美三个分议题展开讨论。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徐新建、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的蔡华、杨...
2017年12月6日晚,为了发挥中心的平台优势、促进多民族文化领域的人才培养,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举办了2017年秋季第5次文学人类学与多民族文化讲读会。讲读会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科楼举行,由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专业博士生柳广文主持,特邀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博士留学生杨莹秋(Kaitlin Banfill)以及四川大学文学人类学专业的硕士生王浩主讲,中心秘书长徐新建教授、秘书处专职助理邱硕老师出席并做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