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日下午,四川省作协第九次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在锦江宾馆组织了分组学习讨论,对未来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怡教授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当选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并接受《川观新闻》记者专访。
在今年的《省作协第八届全委会工作报告》中,省作协提出,在未来五年,要构建文学开放发展格局,着力实施“文学+”计划,通过与高校等研究系统深化合作,促进四川文学创作与研究协同并进、共同繁荣。今年,省作协专门邀请了在川高校的文学教授参加作代会,借由高校专业的文学创作与研究优势以及文学教育者身份,探讨“文学+”的更多可能性。


对此,李怡教授表示,作协系统与高校学术研究系统本就是一家,都在创作的第一线,但是我们除了创作之外,还有一个观照、思考,还有一个理性的批评、研究的过程。作协系统和高校学术研究系统的结合度很强,作协系统经常借助高校里边的批评力量、研究力量,将其纳入作协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去。高校反之也将对当地、当时作家的研究和批评作为自己的分内之事。
针对省作协提出的“文学+”计划,李怡教授表示,“如果文学和其他的各个专业门类、各个行业相互结合,放开思路,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比如我们的创意写作计划。现在为什么要提创意写作?这就是一个面对生活的、直接反映当代需求的创作。第一,它需要有活跃的一线作家思维的激活,同时也有面向新兴的文化产业的写作需要,比如说很多游戏公司,包括一些产业报告、文创产品对文案的策划,这都属于创意,所以这就给我们传统的写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要求,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的概念。”
文学创作要如何回应这些新的课题、新的要求?李怡教授认为创意写作不能是书斋里面的穷想,而必须和真正在一线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里我们就可以发挥我们的作用,我们高校也可以反过来,向创作输送思想。思想不是直接就变成了文学的内容,但是它可以刺激作家思考。在推进高校系统与作协系统的合作上,双方可以合作的地方也很多,包括办一些定期的、不定期的培训班、交流班、研讨会、沙龙、读书会,专题的布局等,来激活四川文学的发展态势。未来不仅能在一些具体的活动上联动,最好能形成某种机制,构建一种灵动的、对双方都有效的、最终贡献于四川文学发展的机制。同时,在省作协的层面加强合作之余,也要和四川各个市州加强合作,拓宽合作面向。(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秘书处 2021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