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bg
热点推荐
01
02
03
04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正文
“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心”平台培育方案(讨论稿)
上传时间:2014-11-06 16:50:13 | 发布人:暂无 | 阅读:

为落实“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平台的建设工作,特创建“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从多民族文学角度考察、研究并推动中华多民族认同与凝聚的相关问题。

一、平台建设的问题意识

当今的世界由数百个主权国家组成,其中绝大多数是多民族国家。在这一现代的世界体系中,中国在民族和文化上的“多元一体”性意义重大。现代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现代中国的文学也是多元互补的多民族文学。

从数千年的历史演变看,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执政党对“民族团结”政策的强调,使得夷夏并存的多民族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融洽互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现代多民族国家内的各族群体,在民族意识、民族身份、民族文化及民族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朝向“多元一体”、“不同而和”再次迈进的新趋势,在文学领域也呈现出各民族多元书写、各种类互为补充的局面。

然而现今流行的中国文学史大多还停留在过度突出中原汉民族的汉语文学的叙述上,当今的文学教育,无论学校还是社会,均没有完整体现与多民族国家之总体文学面貌相符合的深度和效果。面对这样的历史和学术史背景,作为族群互动和国家表征之组成部分的多民族文学考察和研究便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平台共建的组织构架

1)核心协同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四川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彝学院。

2)参与协同团体:中国多民族文学论坛、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

3)平台依托期刊:《民族文学研究》、《中外文化与文论》、《文化遗产研究》、《阿来研究》等。

4)参与项目团队: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课题组、《甘青川藏族口传文化汇典》课题组等。

5)中心机构分工:中心实行双主任负责制,在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和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各设一名主任,中央民族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设副主任一名,共同商定本中心的各项工作和事务并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国内外重要学者参与课题研究。

三、平台建设的近期计划

由于培育时间有限,4年内需要完成2011计划的各项指标,以期通过国家认证,近期计划展开的工作大致如下:

1,机构协同:

2,学术调研:

3,人才培养:

4,成果报告:

四、平台的经费配置

1)中心培育阶段;

2)认证通过阶段:

2014年6月

联系方式
邮箱:scu2011construct@163.com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川大路二段文科楼1区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望江路29号文科楼
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